【人物春秋】张明福:邢仁甫其人其事
随着电视连续剧《大刀记》的拍摄和播出,贾辅仁的原型邢仁甫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邢仁甫到底是个什么人,又做了哪些事,以致使其成为冀鲁边区抗战史中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本人依据所见到的档案材料,试图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邢仁甫。
随着电视连续剧《大刀记》的拍摄和播出,贾辅仁的原型邢仁甫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邢仁甫到底是个什么人,又做了哪些事,以致使其成为冀鲁边区抗战史中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本人依据所见到的档案材料,试图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邢仁甫。
德州处在缺雨少水的干旱地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沿运河两岸却借助运河水搞过种稻试验,结果找到了治理盐碱地的灵丹妙药,意外获得了大丰收。正当人们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卫运河上游建成“岳城水库”,运河河道出现干涸,德州的稻改也随之“胎死腹中”。
书院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明代及明代以前的书院,实际是讲经布道的地方,多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清代的书院,则完全变成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已经成为州县学的重要补充。不管其性质如何变化,书院都是普及文化、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它的兴盛与
明清时期德州的佛教活动比较活跃,见诸于史籍记载的寺院有十几处之多。其中西门外运河边的慈氏寺、城内喧哗角东北角的永庆寺、城东南20里处的抬头寺3寺,规模大,建寺时间早,存世时间长,可称为明清时期德州的三大名刹。
德县卫氏博济医院,是民国时期美国驻天津基督教公理会设在德州的一所教会医院,也是鲁西北大地第一次出现的与西方文明接轨的现代意义上的西医院。在其存在的25年中,德州一带的仕宦富商以及部分平民百姓也曾得到过该院的医治,使人们对西医西药有了完整的认识,对开阔德州地域人
德县博文中学是民国和日伪时期德州城里的一所初高级部兼有的完全中学。它是由当初的教会学校演化而来,1931年经山东省教育厅登记备案,成为山东省仅有的两所私立中学之一。学校曾是鲁西北方圆百里最好的学校,几次全省会考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被评为教学质量优秀的学校。从这
2002年,临邑县委退休干部傅宗国自费将《德平县文献汇略》一书影印出版,使这部从杀青到出版用时300多年的地方文献最终面世。这部史籍的编纂出版有许多独特之处,既创我国私家修志出版用时漫长之最,也创私家修志中两个家族前赴后继接力传承之最,还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私人自
清代德州文化名人中的“五大”,指得是康熙朝著名诗人冯大木、乾隆朝诗人赵大经、嘉道诗人兼篆刻家封大受、《续广齐音》的作者封大本、晚清书法家陈大诰。他们虽然生活在大清王朝的不同时期,却都为德州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因他们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大”字,故被人们